当前位置: 首页 >> 教育教学 >> 教研经纬 >> 正文

品读国学经典,弘扬优秀文化——首届教学节之“国学经典阅读分享会”

发布者: [发表时间]:2021-12-20 [来源]: [浏览次数]:

中华文化,源远流长,国学经典,历久弥新。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,它沉淀于历史的长河,又升华于现代的社会,它既是延续传统的纽带,又是开创未来的阶梯。感悟国学经典,让华夏精神在我们的血脉中流淌。践行国学经典,让民族文化支撑我们人格的脊梁。

为了提升我校教师的国学素养,让每位教师都能够理解国学,感悟国学,践行国学,积淀深厚的国学底蕴,也为了进一步推进我校的国学校本课程,在首届教学节活动中开展了国学经典阅读分享赛会。小学部、初中部、高中部进行了预选后,各推荐了两名“种子选手”参赛,于12月16日下午全校教师齐聚G栋报告厅,共享精神盛宴。

本次分享会由高中部团委书记宋玉菲老师主持。首先她宣布比赛规则和评分标准,以及选手的上场顺序。本次比赛评委当场打分,现场计分并公布比赛成绩。

高中部彭恋恋老师分享的主题是“致中和之境,树中节之人”。彭老师身着古装,优雅地走上台,行拱手礼。“喜怒哀乐之未发,谓之中;发而皆中节,谓之和。中也者,天下之大本也;和也者,天下之达道也。致中和,天地位焉,万物育焉。”她围绕《中庸》里面的这句话与老师们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。她讲到孔子的谦和恭敬,子贡评价他的老师“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。”就是在这样的价值观的引导下,才形成了中国人特有的中庸之道。早在千年前孔子就已经在以身作则,圣贤们就已经在追求一种宁静的“中和”状态了。那么千年之后的我们做到温良了吗?在当今社会是各种“道德绑架”、“语言暴力”、“焦虑消费”等现象,让我们真正的走到了一个高情绪化的时代,我们教师又是一个无法和情绪剥离的职业,我们身边无时无刻不充斥着各样的各种各样的情绪,同事的、家长的、学生的、甚至是社会的。如果我们老师走不到一个“中”的境界,那我们就会陷入“狂狷”的状态。子曰“不得中行而与之,必也狂狷乎!狂者进取,狷者有所不为也。”我们该怎么做呢?彭恋恋老师用她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,是读了《中庸》改变了她的情绪,努力去找到“中正”的状态,甚至把这种情绪传递给学生。相信只要我们愿意,我们和孩子们都能有光明的未来。

初中部唐登国老师分享的主题是“白驹过隙,忽然而已”。“人生天地之间。若白驹过郤,忽然而已。注然勃然,莫不出焉;油然漻然,莫之入焉。”他用《庄子·知北游》中的这句话导入,并进行了新的解读,想了解一下庄子内心的世界到底是怎样的,他为什么要以老子的这种思想结尾呢?于是唐老师又读了《史记》,在《史记》中是这样评价庄子的,“庄子者,蒙人也,名周。其学无所不闚,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。著书十余万言,大抵率寓言也。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。”庄子这个人所学非常多,但他的作品大体继承了老子的哲学思想,是道家的思想,并且大多是采用寓言来讲述简单的道理,所以他的故事非常精辟。但是他有一个缺点,说话的时候“洸洋自恣”,就是他在表述自己人生理想追求的时候,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去探索未知的世界,这样他的学术得不到君主的适用,所以他的学说在当时不被人认可,但是这样一个人他却洒脱不已,活得自由自在。

唐老师分享了《史记》中的“自由之龟”,《庄子·齐物论》中的“庄周梦蝶”,《庄子·秋水》中的“惠子相梁”、“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”这几个故事,谈庄子的逍遥自在、物化为我、不慕名利和闲适洒脱。唐老师分享这些是想与在座的各位老师共勉,也许我们生活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,但无论是哪一种困难,只有内心的平静与祥和才能战胜这些困难,所以也许我们大部分人在外表看来是一个儒学家,但内心永远是庄子,不慕名利,有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哲学追求。

小学部丁颖娟老师分享阅读国学经典《论语》的感悟。中国文化博大精深,《论语》是儒家经典之一,她从三方面来分享:第一,自省。自省就是自我评价、自我反省、自我批评、自我调控和自我教育,是孔子提出的一种自我道德修养的方法。他说:“见贤思齐焉,见不贤而内自省也。”“自省”不等于自我批判,“自省”是积极的、愉快的、建设性的,是往好的一面引导自己的思想和言行。第二,诚信。“诚”即诚实诚恳,主要指主体真诚的内在道德品质;“信”即信用信任,主要指主体“内诚”的外化。第三,好学。“博学之、审问之、慎思之、明辨之、笃行之。”丁老师结合班级学生的案例来分享他们的成长感悟。

高中部肖明祥老师分享的主题是“国学经典高效读”。肖老师是我校正高级语文教师,有深厚的文化底蕴。他结合我校国学校本教材撰写了一篇文章——《国学经典高效读》,教师怎样才能高效阅读国学经典呢?肖老师有以下几点建议:

一、精读与泛览相结合。精读,可以增加阅读的深度;泛览,可以增加阅读的广度。国学经典的精读,离不开美读鉴赏。在美读中鉴赏,在鉴赏中美读,要求做到“目视其文,口发其声,心同其情,耳醉其音”。肖老师当场美读苏轼的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,赢得阵阵掌声!

二、课内阅读与课外延伸阅读相结合。经典需要研读,研读需要创新。深耕教材,厚植学养;勤研学法,苦练内功。肖老师在研读李白的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时,对其中的梦境做了创新解读。

三、应试阅读与核心素养阅读相结合。首先,要从国学经典的励志名言中受到教益;其次,要从国学经典的名人形象中受到教益;第三,要从国学经典的艺术特色中受到教益。

初中部黄秋英老师分享《论语·述而》中“不愤不启,不悱不发。举一隅不以三隅反,则不复也。”由这两句的解读,引出重点“启发式教学与满堂灌的对比”。满堂灌是“大班授课,升学第一”思想指导下的产物,在这种压力下,为了追求升学率和所谓的课堂效率,就面对着所谓的大多数中等生,更有甚者面对极少数有升学希望者进行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,教师喋喋不休的讲,讲完了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,从作业或者考试中反馈的问题也是以同样的方式解决。这样的教学效果不会太好,这是共识,其实也是老师无奈的选择。启发式教学思想,体现了以学生作为主体的先进理念,体现了因材施教、因势利导的先进理念,可以说是我们“至圣先师”的发明,流传到今天经久不衰,说明这种思想是符合人的心理发展和认识问题的规律,是非常科学的。接着用具体的案例说明老师如何做到“不愤不启,不悱不发”,“举一隅以三隅反”。对有见地的学生发言,要充分肯定,鼓励创新思维,鼓励个性发展;对理解有失偏颇甚至理解错误的学生,不要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,要给以鼓励,给予正确引导。关键在于巧用情境,善用原型,抓住时机,把握力度。

小学部向岚老师分享的主题是“品读国学经典,弘扬孝亲文化”,常言道“百善孝为先,孝为德之本”,“孝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精神。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,多方利益的不断驱使,人们对精神层面的追求日益淡化,尊长孝亲的传统美德逐渐缺失。因此开展孝德教育是必须的,也是迫切的,让我们的学生在孝德教育中,心灵得到净化,并在实践中体会、感悟、认同,崇尚孝德,而且在反思中增长孝心,在感恩父母的过程中,端正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,并将这种感恩之心付诸行动,让爱与责任用实际行动表现出来,回报父母,回报社会。曾子曰:“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,不敢毁伤。”每个生命从呱呱坠地开始,无时无刻不牵动父母的心。父母不仅赋予我们生命,抚养我们长大成人,还教会了我们做人的道理,是父母的爱,让我们学会了坚强,记住了宽容,懂得了自制,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孝顺呢?向岚老师谈到作为一名人民教师,要全力以赴教好每一位学生,进一步加强传统文化的学习,不断提高自我道德修养,以身作则,牢记我校办学理念“诚意正心,格物致知”,真正做到“知行合一”,教育和引导每一位学生做一个知孝、懂孝、行孝,具有文化底蕴的珊外学子。

国学经典它不仅是中华悠久传统文化的象征,也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安身立命之本,还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。六位选手分享结束,柯国尊校长对本次国学经典阅读分享会做了精彩总结。他说:我们教育学生诵读经典,理解经典、感悟经典、践行经典,首先我们老师要身先士卒,率先垂范。本学期以来,我校大范围推行了“知行合一”的国学育人文化体系,召开了六次国学推进会,20多位老师进行了分享,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国学经典,学生素养得到了很大的提升。

柯校长肯定了老师们的辛勤付出,本场分享会,老师们选取了对国学经典中感悟最深的一段,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做了很好的分享和示范,老师们的分享十分精彩,无愧于这张讲台,堪称文化盛宴。

我们每一位老师都是站讲坛的人,柯校长给我们分享了“讲坛”的含义,古代称“讲坛”,现在称“讲台”,“讲坛”的含义是什么 ,“言”字旁加个“井”就是“讲”,意思是老师们说出来的话就像井里流出来的水,是能够滋养生命的。“井”字笔画简单 ,中空又外连四面八方,便于吸纳吸收,《易经》有“井”卦,其义归纳“井有四德”:

1、井水是滋养生命的,有滋养奉献之德。

2、既不会枯竭也不会溢出,井是很谦虚的,井有谦虚之德。

3、井的位置一旦确定在那里,就永远不会改变,井有坚贞之德。

4、无论什么水,流进井里,经过净化、沉淀之后,都变得甘甜可口,井有甘甜之德。

我们教师的奉献要像井一样,取走几桶,还是满满的,既不会枯竭又不会溢出,永远精神焕发,朝气蓬勃,滋养学生成长,送走一届届学生,我们依然如故、风采依然,正如《易经》所云:无丧无得,往来井井。

再看这个坛字,左边一个“土”,右边一个“云”,最初古人筑土为坛,焚香行礼,举行虔诚的仪式,意味人站在土地上,一炷香可以连接云端,感动上天,达成所愿,后来慢慢变成讲坛,意味着坛上的讲授者知识渊博,上知天文,下知地理,土字旁,意味着既要脚踏实地,云字连接云端,意味着能仰望星空,足见坛字立意之深远,体会老祖宗汉字智慧之无限魅力,我们是经常站在讲坛上,把教育当作事业来追求的人,要像井那样,井养而不穷,要像井那样善于吸收、善于接纳,善于净化,不断学习、与时俱进,乐于奉献,才能真正无愧于老祖宗赋予“讲坛”这两个字的深意。

最后,柯校长说:本次国学经典阅读分享会非常成功,希望更多的老师热爱阅读,热爱国学经典文化,引领学生感悟经典文化,弘扬中华文化传统美德,为珊外的2.0时代做好文化保障。

最后,汪洋副校长公布本次国学经典阅读分享会的比赛成绩:肖明祥老师获得一等奖;彭恋恋老师、唐登国老师获得二等奖;丁颖娟老师、黄秋英老师、向岚老师获得三等奖。

汪洋副校长

一等奖

二等奖

三等奖

诗书立品格,经典润人生。文化教养是人生必须涂抹的底色,是滋养人生德性与才情的源头活水。用千百年来的圣贤经典来指导我们今天的言行举止,修身养性,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。愿珊外每一位老师,每一个学子都在经典的浸润下养诗书气,立君子行!